奧斯特,自 1993
不銹鋼精密鑄造充滿模具能力。 對於薄而復雜的鑄件,要求流動性高,否則無法充滿整個模具。 鑄件成為廢品。 不銹鋼的精密流動性主要與其化學成分和澆注溫度有關。 例如,含有共晶成分或接近共晶成分的合金,以及產品溫度範圍較窄的合金,流動性較好;鑄鐵中的磷能提高流動性,而硫使流動性變差。 提高澆注溫度可以改善流動性。
由於不銹鋼精密鑄造的收縮率大大超過鑄鐵,為防止鑄件產生縮孔和縮孔缺陷,鑄造工藝大多采用冒口、冷鐵、補口等措施實現順序凝固。
為防止不銹鋼鑄件產生縮孔、縮鬆、氣孔和裂紋,壁厚應均勻,避免尖角和直角結構,鑄件砂中加入木屑,加入焦炭制芯、中空型芯和油砂芯,以提高砂型或芯的後退性和透氣性。
由於鋼水流動性差,為防止冷障和鑄鋼件澆注不充分,鑄鋼件壁厚不應小於8mm;使用乾鑄或熱鑄;適當提高澆注溫度,一般為1520°~1600°C,因澆注溫度高,鋼水過熱度大,長時間保持液態,可改善流動性。 但澆注溫度過高會造成晶粒粗大、熱裂、氣孔和粘砂等缺陷。 因此,一般小型、薄壁、形狀複雜的精密鑄件,澆注溫度約為鋼的熔點溫度+150℃;澆注系統結構簡單,斷面尺寸比鑄鐵大;大型厚壁鑄件的澆注溫度比其熔點高100℃左右。